梓盛发首页
梓盛发目录

华侨城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旅游+地产”模式致债台高筑

 核心提示:虽背靠央企华侨城集团这棵大树,并手握“旅游+地产”双套牌,但资产负债率的居高不下并不曾远离华侨城,2012年上半年华侨城同样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据华侨城近期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14%,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4.24%至10.45亿元。在财务方面,上半年华侨城的资产负债率为71.96%,负债总额由年初的447亿元上升至483亿元。 一直将自身看作文化旅游企业的华侨城,在资本市场融资受限的背景下,始终遭遇着“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尴尬。虽背靠央企华侨城集团这棵大树,并手握“旅游+地产”双套牌,但资产负债率的居高不下并不曾远离华侨城,2012年上半年华侨城同样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据华侨城近期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14%,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4.24%至10.45亿元。在财务方面,上半年华侨城的资产负债率为71.96%,负债总额由年初的447亿元上升至483亿元。   这一系列数字透露出华侨城资金链日渐吃紧,资产负债率高企不下的局面,同时,也迫使华侨城不得不把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资金掣肘难题,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但对于资产负债率的高企,华侨城内部人士显得并不那么忧心。华侨城证券事务代表李珂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华侨城的资产负债率确实有所上升,但这个负债率在目前的市场上来看,应该是一个较合理的水平,因此,公司的财务压力也不大。至于下半年的融资计划,华侨城方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主要还是靠银行信贷和大股东支持这两块来完成。   对此,业内人士却颇不以为然。“受房地产调控及华侨城自身扩张速度的影响,华侨城的财务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由于背靠"央企背景+大股东支持+香港融资平台"这些渠道,会使得华侨城的融资相对顺利,但面临的难题是,华侨城的高端物业销售在未来一年内受调控政策影响,还是要继续扛下去,这是降价也解决不了的。”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如此表述。   债台高筑   事实上,华侨城模式早已在圈内广泛流传。   以旅游综合项目为目的对土地进行成片开发,在完善片区配套和注入文化内涵后带动地产市场,再以地产业务销售产生的现金和利润反哺旅游,这一发展模式被业内称之为华侨城模式,而华侨城也已将此模式运用得炉火纯青,不仅成功复制到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还复制到了武汉、昆明、泰州等二三线城市。   但这种“旅游+地产”的模式复制,导致华侨城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而新的产业形态短期内又难见投资回报,使得华侨城净利润直线下滑,资产负债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日前,多家券商发布研报称,截至6月底,华侨城的货币资金为61.69亿元,略低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共计 87.98 亿元),资金压力明显。同时,资产负债率依然处于高位,如果扣除预收账款的66%,华侨城的净负债率高达137%。存货创历史新高,公司存货余额高达335.14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70.47 亿元,存在一定的去库存压力。尽管债台高筑,存在巨大的融资需求,但大多数券商对华侨城均维持了“买入”评级。   中银国际一位长期跟踪华侨城走势的分析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华侨城营业利润率由去年的25.27%下降至22.29%,可能主要是由于毛利率下降和期间费用率上涨所造成的,而华侨城的利润率在历史上一直处于高位。即便如此,华侨城的资金链也不会出现断裂,公司可以从银行获得贷款,亦可以从大股东处获得委托贷款,同时,还可以发行中期票据、短期债券,这些融资渠道的融资成本比较低,另外,华侨城在香港还有现成的融资平台——华侨城(亚洲)。   如此多渠道融资,难怪华侨城不顾负债而继续扩张。而对于华侨城净利润的直线下滑,华侨城解释称,主要是受少数股东损益较上年同期增加,以及深圳地区所得税率提高等因素影响。字里行间,未提资金链问题。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副总裁薛迥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侨城一直走的是“旅游+地产”的模式,这条路走得顺畅与否,取决于它的住宅变现速度。然而,华侨城的产品定位是偏高端,恰恰是在这轮调控中受影响最大的,很多物业华侨城开发后要自己持有,对它整个现金流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它在财务方面的压力肯定是存在的,但不至于出现危机。  多手抓钱   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并没有阻止华侨城的扩张步伐。有报道称,华侨城拟在重庆投资建设“欢乐谷”模式的综合性地产项目,已进入选址阶段,投资总规模将超15亿美元,接近100亿元人民币。这样动辄上百亿元的投资,再次挑战了华侨城的资金能力。   实际上,为拓宽融资渠道和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并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华侨城近年来已经多次尝试创新的融资产品。   除大股东增持、发行中期票据、短期债券外,今年6月,华侨城还玩起了资产证券化,拟将欢乐谷的门票收入作为一种资产抵押,在深交所挂牌。此外,去年9月,华侨城还与日本环球影城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计划环球影城的吸金能力增资上海华侨城。   无论是与日本环球影城的牵手,还是以欢乐谷门票收入进行融资,无疑,都从侧面反映了华侨城资金紧张的情况。   薛迥文认为,华侨城现金流的持续吃紧除受此轮宏观政策调控影响外,也不排除与其前期拿地和扩张动作偏大有关,比如,其在上海斥巨资拿下地王及在欢乐谷的快速扩张。   某券商分析师则认为,近年来华侨城一直处于高风险水平,也一直在呼喊多元化融资,然而,渠道并不通畅,门票收入的资产证券化以及日本环球影城的增资都停滞不前,目前仅靠大股东救急,华侨城的资金压力能够承受多久是一个疑问。   “但是,华侨城确实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它可能会考虑将华侨城的一部分商业地产打包,香港的壳公司华侨城(亚洲)这个融资平台来变现。也会考虑将欢乐谷未来可靠稳定的现金流打包成金融产品,进行资产证券化。另外,母公司华侨城集团也有很多办法向上市公司输送现金流来解决它的燃眉之急。”薛迥文如是分析。   在华侨城2011年度业绩投资者见面会上,华侨城总裁刘平春提出,华侨城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可变现的项目想方设法卖掉,加快销售,加强营销,降低负债率。“我们有3个融资平台,一个是在香港上市的华侨城(亚洲),一个是我们自身的A股平台,还有一个是华侨城集团的支持。在资金成本方面,我们有较大优势。”刘平春表示。   而且,诚如李珂晖所言,华侨城依然可以继续依赖银行贷款和大股东支持。据悉,华侨城大约有500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而2012~2013年度公司拟向华侨城集团申请在现有委托贷款134.8亿元规模下,再新增不高于80亿元的委托贷款额度。   对于华侨城的未来,薛迥文认为,华侨城的“旅游+地产”模式“醉翁之意不在酒”,最后的目的还是做旅游文化产业。所谓的销售型物业开发,对于华侨城来讲,只是中期的筹资型业务,或者说是在华侨城的发展过程中更像是一个财技。如果华侨城转型成功,那它将成为比较好的销售和持有平衡发展的公司。